陈妃临照美人池 | 南岳奇闻
发表时间:2017-11-15 09:33来到藏经殿,沿着无碍林中的石径,从同根生旁盘山而上,便见一座六角形的石砌凉亭,屹立在无碍林上的小山巅,与藏经殿遥遥相对,这便是“梳妆亭”,又叫“梳妆台”。亭中有一块汉白玉石屏。屏高两米,中间磨制了一面椭圆形的镜子,晶莹光洁,别有风致。
相传明桂王的母亲陈太妃,到此地避难时,每天在这里梳妆.所以名叫“梳妆台”。这梳妆台琉璃碧瓦,有六个飞檐翘角。亭上六方各绘有彩画。站在此处,只见亭的四周花树争妍,青翠欲滴。亭旁林中,有古藤缠树攀顶。春夏之交,藤花盛开,竟相斗艳,如璎珞下垂,千姿百态,花谢则结果累累,状若串串珍珠。站在亭中,只见古林云烟轻飘,百卉映黛照紫,流光溢彩,真是幽情无限,趣味良多。
在梳妆台下面两个小峰间有处山凹,大若十余平方丈。在这坪地处,有花岗岩石砌成的八卦阵圈。据《南岳志》记载,这便是昔日有名的“灵田”。每当夏秋之际,夜幕笼罩山峦蜂谷,这里便飞出无数闪闪发亮的光珠,可照见周围的古树和亭台,人称“古殿灵光”。其实是此处因草木长得格外繁茂,孽生了无鼓的萤火虫。入夜,萤火虫聚集飞舞,闪闪发光,故此形成了山中这种“灵光”的奇异景象。
在梳妆台对面的藏经殿下的一块荒坪处,便是钓鱼台的故址。相传六朝时陈后主(叔宝)的宠妃张丽华,避难到了“小般若禅林”,即现在的藏经殿处。
张丽华,被历代史书描绘成古今最美的女人,远远超过“四大美人”。她长得一头秀发,乌油墨亮。她来此处后,拜慧思大师为师,皈依佛门,削发为尼,在“小般若禅林”诵经礼佛多年。后来陈国内乱平定,陈后主派使者来南岳小般若禅林接她回宫。她舍不得这山光秀色和平和宁静,不愿回去,但使者说“皇命难违”。没有办法,张丽华只好发誓说:除非头上马上重生青发,在山中钓得金色鲤鱼,方才开荤破戒,同意重返皇宫。
在她发誓后,有一天她去无碍林中闲游散心,对着清澈的溪水一照,发现自己容颜衰老,肌肤粗糙,不由暗自悲伤。正在这时,只见一只青蛙在溪水中潜游,她尾随而行,那青蛙竞在溪水回旋的水凼里停了下来。于是她伸手去捕捉,手臂一浸入泉水中,顿时皮肤蜕变,出水一看,手臂竟同玉藕一般,又白又细。她惊喜不已,连忙掬着清水洗面,对着水面一照,面庞洁白,光彩照人,迅速恢复了她昔日的风采。她快步返回小般若禅林,慧思大师的弟子为她端来一盆洗头水,她洗头之后,当晚美美地睡了一觉。第二天早晨,她感到头上痒痒的,伸手一摸,光光的头上竞长出了满脑青丝。对镜一看,只见乌油黑亮的头发闪闪发光,细软柔长,宛如昔日。她连忙吟诵佛号。这时,钦差拿了一根钓竿,带着张丽华来到殿前坡下的石台上,向溪涧垂钓。不一会儿钓丝晃动,她把钓竿向上一扯,果真竟然钓上了一尾金色的大鲤鱼来。她认为这是上天的旨意,叫她还俗回宫,于是她随使者返回京城去了。
原来这片森林里生长一种奇特的野草,磨成粉,泡在水里,熬成汤后,一抹在头上,就会很快长出头发。慧思大师深知张丽华情缘未了,必然会回到红尘之中,便叫弟子制成这种“生发汤”让张丽华洗头,于是一夜生出青丝。这里的清泉,得百草涵养,含众多元素,喝了可以长寿,沐浴可以美容。所以,张丽华用山泉一洗,就返老还童了。